首页/药草/止血/
药草铺地榆药草图集
药草铺地榆药草图集
药草铺地榆药草图集
药草铺地榆药草图集

地榆

0关注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横切面黄白色或紫红色。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羽状复叶,小叶4~8对,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厘米,宽0.5~3厘米,先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微心形,边缘有粗大圆钝稀急尖的锯齿;茎生叶较小,近无柄;基生叶托叶膜质,茎生叶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长1~3厘米;苞片2;萼片4,紫红色;雄蕊4枚,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柱头顶端扩大,盘形,边缘有流苏状乳头。瘦果包被在宿萼内,外面有4棱。花果期7~10月
dì yú
拼音注解
Chinese elm (Ulmus parvifolia)
英文名
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脾胃虚寒,中气下陷,冷痢泄泻,崩漏带下,血虚有瘀者均应慎服
使用禁忌
生于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于西北及东北等地
产地分布
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采集加工
性微寒,味苦、酸、涩。归肝经、大肠经
性味归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功效作用
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
药用部位
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
别名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横切面黄白色或紫红色。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羽状复叶,小叶4~8对,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厘米,宽0.5~3厘米,先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微心形,边缘有粗大圆钝稀急尖的锯齿;茎生叶较小,近无柄;基生叶托叶膜质,茎生叶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长1~3厘米;苞片2;萼片4,紫红色;雄蕊4枚,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柱头顶端扩大,盘形,边缘有流苏状乳头。瘦果包被在宿萼内,外面有4棱。花果期7~10月
植物形态
含地榆苷Ⅰ、没食子酸、地榆素、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地榆苷Ⅱ,苷元19-α-羟基熊果酸。另含地榆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7-葡萄糖苷、山柰酚、槲皮素、地榆皂苷A、地榆皂苷B、地榆皂苷E、苷元熊果酸,以及儿茶素等成分
化学成份
药理研究,有止血作用,可使创面渗出液减少,抗感染,有利于烫伤创面愈合。此外,尚有降压、止吐、治疗急性肝损伤和对抗氧化氢诱发的溶血等作用
药理研究
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灰褐色或淡黄色,略呈放射状排列。切片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0.2~0.5厘米;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无臭,味微苦涩
药草性状
用量9~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

药草铺报告分享群来啦!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本站观点。以上内容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2399943920@qq.com处理

蔷薇科 性寒 味苦 味酸 味涩 肝经 大肠经 春季 秋季
  • 资讯
  • 药方
  • 药草
  •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1-2022 https://www.yaocaop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药草铺 闽ICP备2021016764号-3闽公网安备 35058102000310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自于互联网、正规药学专著、杂志和文摘,内容如果有错误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