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JAMA Dermatology》目前影响因子为10.9,位列肤科专业期刊影响力全球第二位,属中科院SCI分区一区杂志,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
这项研究揭示:抗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有关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子刊《JAMA Dermatology(皮肤病学)》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专硕杜雅馨为第一作者、皮肤科主任王飞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文章《Cutaneous Adverse Events and Cancer Survival Prognosis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效果与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PART ONE
研究背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指一类针对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其主要机理是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的蛋白质,以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起到肿瘤治疗的作用。
以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为作用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其他很多实体肿瘤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很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中皮肤反应是最常见,30%至60%治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红斑、丘疹、苔藓样皮肤反应、银屑病样皮损、瘙痒、白癜风、水疱甚至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SJS)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等。当皮肤反应轻,仅为红斑丘疹、瘙痒等,可考虑再次使用ICIs;但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皮肤不良反应,如SJS/TEN等,则需永久停用ICI。
PART TOW
研究介绍
抗肿瘤治疗后,皮肤不良反应与抗肿瘤的效果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共纳入23篇文献,总计22749名患者,分析发现:与未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相比,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癌症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出现意味着更有好的肿瘤预后。并且在不同的皮疹亚型中,白癜风是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它的出现高度提示良好的肿瘤预后。
这项研究发现,给了肿瘤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也给医师判断是否继续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PART THREE
JAMA Dermatology
据介绍,《JAMA Dermatology》目前影响因子为10.9,位列肤科专业期刊影响力全球第二位,属中科院SCI分区一区杂志,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