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告诉记者:“有的感染者已经‘三阳’‘四阳’。进入秋季之后流感高发,目前发现新冠也有季节化的趋势。”
“我去年12月份感染了新冠,5月份‘二阳’,现在又来?”市民陈女士对自己“三阳”颇为不解,新冠“三阳”高峰这就来了吗?近期,新冠感染人数又有上升迹象,与陈女士相似的感染者不在少数。
门诊新冠感染者明显增加,专家:新冠也有季节化的趋势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呼吸科发现最近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新冠感染者明显增加。有专家告诉记者:“有的感染者已经‘三阳’‘四阳’。进入秋季之后流感高发,目前发现新冠也有季节化的趋势。”
最近,不少家长带着发热咳嗽的孩子到医院挂号看诊,其中不乏感染新冠的患儿
“三阳”患者主要有哪些症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颜文森说:“最近确实接触了不少新冠阳性就诊者,身边有几个朋友‘三阳’。这些病人起病多数是咽痛、鼻塞、流涕,大多数还有发热症状,但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的比较少见。大多数是在家自测抗原阳性,然后来医院就诊的。目前呼吸科住院病房里也有三四位病人,他们因罹患基础疾病后感染新冠,病情较重。一般发热超过三天,我们就建议查胸部CT,一些患者有肺炎的表现,严重者建议住院治疗。”
为什么有人反复感染?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建博告诉记者:“目前‘二阳’病例比较常见,也有‘三阳’的。如此反复感染新冠的机制很复杂,推测主要是感染后一部分人机体没有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或者是保护性抗体维持时间不长所致,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少人担心如果反复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颜文森表示,从目前的临床观察看,大多数人反复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这说明身体有一定的抗体,病毒感染的量也不会太高,所以整体上对健康的影响应该不大。
新冠低流行整体形势会否变化?中疾控:维持低流行反复感染症状较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8月1日-8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960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22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
国家疾控局表示,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疫情给各地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较小,短期内不会发生规模性疫情。
颜文森提醒,与此前预防感染的措施一样,我们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专家也建议公众,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疫苗接种正当时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中指出,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时接种的建议,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建议:
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接种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中秋国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22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由于中秋国庆假期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风险增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建议群众假期出行应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一是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及时了解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合理安排行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二是旅途中,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假期出行期间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时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三是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