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血常规结果引起检验科值班人员的注意。 4岁患儿小孟以“呼吸道感染”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22.6×109/L,淋巴细胞比率82%,余基本正常。C-反应蛋白6.06mg/L。(未见其它检验项目)。
一个血常规结果引起检验科值班人员的注意。 4岁患儿小孟以“呼吸道感染”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22.6×109/L,淋巴细胞比率82%,余基本正常。C-反应蛋白6.06mg/L。(未见其它检验项目)。
这么高的淋巴细胞即便是儿童时期也不多见,值班人员立即进行人工复检:异型淋巴细胞易见,提示病毒性感染可能性大。
患儿基本情况
经了解,4岁患儿小孟因为发烧到39.2°、嗓子疼,本想着吃点退烧、消炎类药物,但一直不见好转。小孟的父母非常着急,随即带着小孟来到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通过查询,该患儿三天前以“淋巴结肿大待查”在我院门诊就诊,当时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1×109/L,淋巴细胞比率61%,C-反应蛋白1.41mg/L,各指标尚可。(未见其它检验项目)。
在初步治疗三天后血常规变化之大不能不引起警觉。遂电话联系家属,了解患儿情况:目前仍发热、咽痛。
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或应激状态等因素作用下,形态出现明显改变的淋巴细胞,健康人外周血一般偶见,其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结合该患儿特点,首先需要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建议家属带患儿来医院做进一步评估,同时加做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分析和EB病毒检测。后结果反馈:EB病毒壳抗原IgM 65.33,正常为0-5。初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又称“亲吻病”,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经口亲密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父母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多。
大部分成人可携带此病毒,但婴幼儿因抵抗力差更易发病,感染早期与感冒相似,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咽痛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皮疹、肝脾肿大等,不典型病例可误诊、漏诊,延误病情。在此,检验科提醒:如遇可疑病例,可做炎症指标和病毒学检测(核酸、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以便鉴别诊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