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市医务工会在行业内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医务工匠”培养选树活动,旨在树立一批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医技,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的上
热烈祝贺刘月华教授荣获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上海市口腔医院
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市医务工会在行业内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医务工匠”培养选树活动,旨在树立一批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医技,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的上海“医务工匠”。
近日,2023年上海“医务工匠”评选结果出炉,上海市口腔医院刘月华教授获得该荣誉称号。
心目中的“工匠精神”
刘月华
· 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 上海市重中之重研究中心主任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工匠精神”不仅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更是善于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为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实干兴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自主创制 技术突破
刘月华教授现为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深耕口腔医疗一线工作3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睡眠呼吸障碍伴严重牙颌面畸形系列研究及相关正畸治疗系统研发,建成上海市颅颌面发育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先后领衔担任口腔正畸、颅颌面发育畸形伴OSA两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项目4项、疑难疾病精准诊治重大攻关等省级项目16项,系统揭示了低氧血症对上气道扩张肌损伤的分子机制和修复靶点,创建了中国特色的针对儿童青少年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
发表论文190篇,SCI收录67篇,近五年发表JCR一区15篇,IF>10分文章5篇,最高IF=20分。授权专利16项、转化2项,自主研发并转化基于中国人牙颌面特征的正畸及矫形系统,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口腔医学会临床创新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5年来,凭借德艺双馨的职业精神和卓越医技,医治患者无数,获得广大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与爱戴。
医防融合 上海模式
由刘月华教授牵头,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优化以口腔疾病防治融合为特色的上海市“市-区-社区”口腔公共卫生三级网络,被誉为口腔健康管理的“上海模式”。
每年主持全国及上海重大口腔公共卫生服务及研究项目。创新口腔病防治基础服务体系标准及适宜技术并大量培训推广,建立市民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提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病防治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开展口腔疾病早期筛查适宜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建成国内管理模块最齐全、建档数量最多(650万份)的口腔健康大数据系统,并与上海健康云三期平台实现对接。
上海口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国领先,12岁恒牙龋患率为国内外最优,获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守“沪”口腔 健康中国
牵头建设市级医院“十三五”规划重要工程上海市口腔医院新院,启用后将成为本市单体体量最大的口腔医疗中心(400张牙椅、100张病床)。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牵头全市口腔病防治联合体成员单位,制定口腔感控标准,率先在国内创建“洁净口腔诊疗单元”体系,并将在新院和全国大型口腔专科医院推广应用。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守望相助,全院坚持24小时门急诊服务未间断,竭尽全力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做到疫情动态清零阶段院内零感染。
学科奠基 立德树人
牵头创建复旦大学口腔医学一级学科,2020年高起点开创复旦大学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招生培养,2021年成立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2022年获得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授权,学科发展突飞猛进,复旦口腔“5+3+X”人才培养体系建成贯通。
主编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教材,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口腔医学美学》纸质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第六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六部,获上海市育才奖。
2003年起已完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人,多人成为国内知名大学的学科带头人,为口腔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